三伏天里,全国都在上演"铁板烧"模式。北京胡同里的大爷摇着蒲扇骂骂咧咧,上海弄堂的阿姨把电风扇怼到脸上吹,重庆的出租车司机干脆在座椅上铺凉席。这时候要是有人说有个地方晚上睡觉得盖棉被,准会被当成讲冷笑话。可偏偏在青藏高原东大门,真有这么个"反季节"城市——西宁。
刚下高铁的南方人总会愣住几秒。七月的风像从冰箱冷藏室漏出来的,吹得人一激灵。穿短袖的游客抱着胳膊直跺脚,本地人却套着薄外套慢悠悠走过。"这地儿是不是装了大自然牌空调啊?"拖着行李箱的小伙子嘟囔着,手机屏保上还显示着老家39℃的高温预警。民宿老板笑着递来热乎的奶茶:"咱这儿海拔两千三,太阳底下晒着暖和,树荫里站着凉快,晚上还得给您备条毯子呢!"
西宁的菜市场藏着气候的秘密。别处夏天论斤卖的绿豆汤料,在这儿都是小包装;超市最显眼的位置摆着各色暖宝宝,驱蚊水却挤在角落吃灰。卖牛羊肉的摊主老马叼着烟卷说:"去年进的十瓶花露水,今年还剩九瓶半——那半瓶是客人非要买,我现给开的封!"菜贩子们听着都乐,他们摊上的青稝饼还冒着热气,后头雪山轮廓像幅水墨画。
夜市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温度计。晚上八点天还亮着,烤羊肉摊的炭火却烧得正旺。穿藏袍的姑娘把羊排翻得滋滋响,油星子溅在绣花袖套上。"要辣子不?"她问话的工夫,三个广东游客正对着菜单发愁——在老家这时候只想喝冰粥,眼下却被香气勾得想啃羊腿。隔壁桌当地大叔吸溜着酸汤面片,看他们犹豫便插话:"放心点,咱这儿的羊肉喝着矿泉水长大的,夏天吃也不上火!"
青海湖的蓝有种魔力。摄影爱好者老张每年都来,他说修图软件根本调不出这种颜色:"上次发朋友圈,老家哥们非说我加了滤镜。"正说着,湖面掠过几只斑头雁,翅膀尖儿划开的水纹像玻璃裂痕。茶卡盐湖更绝,穿红裙子的姑娘往盐滩上一站,倒影清晰得能数清睫毛。旁边戴牛仔帽的大爷操着东北腔指挥老伴:"往左点儿!对喽!这回拍出来绝对像你在天上飞!"
出租车司机王师傅最爱讲段子。有回拉个成都客人,对方上车就开窗,开出二里地突然问:"师傅你们这空调开几度啊?"他指着窗外:"天然大空调,恒温20℃!"客人乐得非要请他吃手抓羊肉。王师傅说这些年在机场高铁站拉过无数"高温难民",有回三个南京小伙拖着行李箱直奔医院,说是来避暑的,结果冻感冒了。
藏毯店老板卓玛有本特别的账本。七月某天写着:"浙江客人买毯子时说,在老家这厚度冬天盖都嫌热。"八月记录更逗:"武汉一家三口买三条,说回去要供起来,闻闻味道就当来避暑了。"她织毯子的梭子穿梭在羊毛线里,图案渐渐显出雪山轮廓。游客问这图案什么意思,她笑着指指门外:"就是咱们头顶这片天呀。"
西宁的夏天像被施了魔法。新华巷口修自行车的老赵说,他车摊上的打气筒都比内地耐用——橡胶管不被高温烤,自然老化慢。学校门口等孙子的老太太们爱比较:"我闺女在杭州天天视频,那边空调外机转得像拖拉机!""我儿子在广州更遭罪,说蚊子多得能组团踢足球!"正说着,孩子们放学跑出来,穿的都是长袖校服。
气象站的数据藏着玄机。过去十年里,西宁夏季平均气温就没超过23℃,最热的那天湿度才30%。对比同纬度的城市,这里的紫外线指数倒是高,可树荫底下站五分钟就凉快。住在海湖新区的李医生说,每年夏天都要接诊几个"低温中暑"的游客——在景区玩嗨了忘记加衣服,回到宾馆就开始流鼻涕。
黄昏的浦宁之珠观景台最能见证奇迹。穿冲锋衣的游客和穿藏袍的当地人挤在一起看日落,手机屏保分别是老家高温预警和西宁天气预报。有个深圳来的博主直播,镜头扫过城市灯火突然卡壳——他原计划拍"西北荒凉",此刻却对着满城烟火语塞。弹幕里飘过一句:"这哪是避暑胜地,分明是开了作弊器的城市!"
凌晨三点的莫家街还在冒热气。烤馍摊主马师傅揉着面说,他家的馍能治思乡病——有个上海游客连吃三天,临走买了二十个真空包装的。卖甜醅的回族大娘接话:"我这儿常有客人蹲路边连喝三碗,说比冰可乐解暑多了。"后厨飘来的羊肉香混着晨雾,环卫工开始打扫街道,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像在给夏天按暂停键。
西宁的菜价会说话。七八月份的黄瓜西红柿总比内地贵,种菜的老周解释:"咱们这儿蔬菜长得慢,但甜啊!"他大棚里的草莓十二月才熟,摘一颗放嘴里,冰凉清甜像含了块雪。菜市场总上演神奇对话:"老板这油菜怎么蔫了?""刚从高原下来,醉氧呢!放水里泡会儿就精神了。"
某天清晨,民宿老板娘发现留言本上多了幅画。穿短袖的小人儿在青海湖边发抖,对话框里写着:"原来童话里'四季如春'是骗人的,这儿根本就是'四季如秋'!"她笑着添了条毯子在小人儿肩上,窗外传来早市吆喝声,新一天的阳光正爬上雪山尖。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创通网配资-正规配资门户网站-股票配资成本-股票如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